央行释放重要信号:降准有空间,但利率下行面临约束

元描述: 央行副行长陆磊表示,降准降息等政策调整还需要观察经济走势,降准还有空间,但存贷款利率进一步下行面临约束,央行将密切观察政策效果,合理把握货币政策调控的力度和节奏。

引言: 中国人民银行近期释放了一系列重要信号,为市场解读货币政策走向提供了新的参考。在9月5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央行副行长陆磊明确表示,降准降息等政策调整还需要观察经济走势,降准还有空间,但存贷款利率进一步下行面临约束。这一表态,意味着央行将继续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但不会盲目降息,而是会根据经济恢复情况,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合理把握节奏。

降准有空间,但利率下行面临约束

在本次新闻发布会上,央行副行长陆磊表示,今年以来,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有效,特别是强化逆周期调节。央行将继续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陆磊强调,降准降息等政策调整还需要观察经济走势。 年初降准的政策效果还在持续显现,目前金融机构的平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大约为7%,还有一定的空间。利率方面,今年以来,1年期和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分别累计下降了0.1和0.35个百分点,带动了平均贷款利率持续下行;同时也要看到,受银行存款向资管产品分流的速度、银行净息差收窄的幅度等因素影响,存贷款利率进一步下行还面临一定的约束。

“央行将密切观察政策效果,根据经济恢复情况、目标实现情况和宏观经济运行面临的具体问题,合理把握货币政策调控的力度和节奏。” 陆磊称。

货币政策的“四大改革”

央行行长潘功胜此前在陆家嘴论坛上曾阐述对下一步货币政策框架改革的最新思路,此后短短两个月,央行出台了一系列新的改革举措更新我国的货币政策框架。本次发布会上,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对改革思路进一步做出说明。他表示,央行结合经济金融发展变化,以及对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审慎评估,进一步优化完善中国特色货币政策框架。主要改革工作围绕以下四方面展开:

1. 优化货币政策调控的中间变量: 近年来,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加快,金融市场日益发展,融资结构不断变化,这些都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可测性、可控性以及与经济的相关性下降。央行将逐步淡化对数量目标的关注,更多将其作为观测性、参考性、预期性的指标,更加注重发挥利率等价格型调控工具的作用。同时结合形势变化,研究完善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口径,让货币统计更符合实际情况。

2. 改革利率调控机制: 此前,我国政策利率比较多,市场参考起来有时会拿不准。目前,央行已经明确了公开市场7天期回购操作利率是主要的政策利率,淡化了中期借贷便利利率的政策利率色彩,将7天期逆回购由原先的利率招标,改为了固定利率、数量招标,充分满足了一级交易商的投标需求。

“利率不再是中标结果,而是央行根据实施货币政策等需要确定的;数量不再是央行调节流动性的手段,而是一级交易商根据政策利率和市场判断共同决定的,这有利于提升机构管理流动性的主动性。” 邹澜称。

未来,央行还要进一步健全市场化的利率调控机制。适当收窄利率走廊设置的宽度,更好引导市场利率围绕政策利率平稳运行。同时,在利率传导上,着重提高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报价质量,提升金融机构自主定价能力,更真实反映贷款市场利率,促进市场利率由短及长顺畅传导。为避免影响政策利率对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传导,每月中期借贷便利的操作时间原则上都将安排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报价发布后,价格由投标机构投标情况来确定。

3. 不断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箱: 央行已落地在公开市场国债买卖业务,邹澜强调,央行买卖国债主要定位于基础货币投放和流动性管理,既可买入也可卖出,并通过与其他工具灵活搭配,提升短中长期流动性管理的科学性和精准性。同时,央行也将结合宏观形势和政策调控需要,创新实施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持续提升货币政策效率。

4. 进一步畅通货币政策传导: 货币政策传导实际上有两个阶段,一个是从央行到金融市场的传导,通过强化政策沟通和预期引导、提升货币政策透明度、增强金融机构自主理性定价能力,可以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另一个是从金融市场到实体经济的传导,需要着力打通传导堵点,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产业、监管等政策的协同,促进供求平衡,支持经济政策着力点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领域,提升对消费、投资等实体经济变量的传导效果,增强金融服务着力点。

科技金融:提升“三大比重”

为贯彻落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央行新设信贷市场司。发布会当天,信贷市场司司长首次在媒体面前公开亮相,央行金融市场司前副司长彭立峰出任信贷市场司司长。

谈及下阶段如何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彭立峰表示,央行将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引导金融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具体来看,央行将坚持点面结合的思路,在点上,着力做好国家重大科技任务的融资服务,建立金融政策同科技产业政策的协同机制,丰富金融支持的政策工具和手段,健全重大技术攻关风险的分散机制,激励金融机构提供长期性、低成本的融资支持。在面上,做好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更加聚焦初创期、成长期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需求。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提升3个“比重”:

1. 提升直接融资在社会融资中的比重: 进一步丰富资本市场的融资产品,创设科技创新专项金融债券。科创票据是科技型企业发行的,科技创新专项金融债券是金融机构发行的,专项用于支持科技型企业,扩大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同时,增强金融体系的激励和转化,以形成“耐心资本”。

2. 提升股权融资中投早、投小的比重: 落实好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完善创业投资“募投管退”机制,提高外资在华开展股权投资、风险投资便利性。

3. 提升科技创新贷款在各项贷款中的比重: 用好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建立科技金融服务考核评价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增强对科技型企业的风险评估能力,丰富适应高新技术领域特点的金融产品。

扩大开放,升级扩围跨国公司资金池试点

国家外汇局将着力提升资本项目开放质量,有序推进外商直接投资外汇管理改革,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升级扩围跨国公司资金池试点,优化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进一步扩大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推动外汇管理创新政策在自贸试验区、海南自贸港、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先行先试。

国家外汇局资本项目管理司司长肖胜表示,科学把握资本项目开放的时度效。统筹谋划、有序推进直接投资、跨境融资和跨境证券投资等各个领域的外汇管理改革。同时,注重改革的系统集成,持续做好跨境投融资便利化试点政策的集成式推广。稳步推动跨国公司资金池业务的升级扩围,进一步提升跨国公司跨境资金的运营效率,助力总部经济发展。同时,会同相关部门稳步扩大金融市场开放,完善境内企业境外直接上市资金管理,优化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有序推进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业务的发展。

数字人民币:持续稳妥推进

数字人民币从研究谋划到试点推广已近10年,央行副行长陆磊表示,中国研发数字人民币体系,旨在创建一种以满足数字经济条件下,数字形式的新型人民币发行和运行体系,这是一个全方位的改革,以此支撑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提升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提高货币以及支付体系运行效率。

“经过6年多的研发、4年多的试点,加起来10年多,已经初步验证了数字人民币在理论、业务和技术上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我们也力图使之与数字经济实现更好的兼容性。” 陆磊称,初步形成了“中央银行+运营机构”的双层运营架构,各项制度不断完善。下一步,央行将把握数字化发展大趋势,持续稳妥推进数字人民币研发和应用,巩固数字人民币发展的基础。

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进展

对于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进展,陆磊透露,该项目由国际清算银行香港创新中心牵头推进,主要致力于探索解决跨境支付存在的短板。在国际清算银行的合作框架下,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与泰国央行、阿联酋央行、香港金管局共同参与了项目建设。目前,该实验已经进入最小可行化产品(MVP)阶段,各参与方司法管辖区内的参与机构已经可以结合实际需要,按照相关程序有序开展真实交易。

常见问题解答

1. 央行为什么说降准还有空间,但利率下行面临约束?

央行表示,降准还有空间,主要是因为目前金融机构的平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大约为7%,还有下降空间。但是,利率下行面临约束,主要是因为银行存款向资管产品分流的速度、银行净息差收窄的幅度等因素的影响。

2. 央行为什么要优化货币政策调控的中间变量?

近年来,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加快,金融市场日益发展,融资结构不断变化,这些都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可测性、可控性以及与经济的相关性下降。因此,央行将逐步淡化对数量目标的关注,更加注重发挥利率等价格型调控工具的作用。

3. 央行为什么要改革利率调控机制?

此前,我国政策利率比较多,市场参考起来有时会拿不准。目前,央行已经明确了公开市场7天期回购操作利率是主要的政策利率,并进一步健全市场化的利率调控机制,更好引导市场利率围绕政策利率平稳运行。

4. 央行如何提升科技金融的比重?

央行将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引导金融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具体措施包括:提升直接融资在社会融资中的比重、提升股权融资中投早、投小的比重、提升科技创新贷款在各项贷款中的比重。

5. 央行如何扩大资本项目开放?

国家外汇局将着力提升资本项目开放质量,有序推进外商直接投资外汇管理改革,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升级扩围跨国公司资金池试点,优化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

6. 数字人民币的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

央行将把握数字化发展大趋势,持续稳妥推进数字人民币研发和应用,巩固数字人民币发展的基础。

结论

央行在本次新闻发布会上释放了一系列重要信号,表明其将继续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但不会盲目降息,而是会根据经济恢复情况,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合理把握节奏。同时,央行还将进一步改革货币政策框架,提升科技金融的比重,扩大资本项目开放,稳妥推进数字人民币发展,以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货币政策是一个复杂的议题,需要结合各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投资者应该密切关注央行的最新政策动向,理性投资,避免盲目跟风。